当前位置: 首页 >> 校企合作 >> 技术合作 >> 正文

我的职教“内功心法”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新探索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04-20 [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集团理事单位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我是一名职教新兵,于2016年12月28日进入职业教育领域。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此,我对职业教育的思考和探索就一直围绕着“产教融合”。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认为,职业教育的尊严来自于职业学校的“内功”。职业学校必须走“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之路。对于内涵发展,校党委形成了“提高产教融合度,扩大校企合作面,增加育人含金量”的共识。深化产教融合,主要集中在“一基三共”。

“一基”是基于产业,所有的合作都基于陶瓷、烟花产业。

陶瓷、烟花是醴陵的两大支柱产业。又因为校名,学校更应该为这两个产业服务,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在这方面,关键在教师。为此,我们分两步走,做了两件事。

第一步,人人知、人人懂。身为陶瓷烟花职校人,不管从事什么专业教学,都要知晓醴陵,懂得产业。为此,我们开展全员培训,邀请省陶瓷协会理事长许君奇、花炮总商会会长黎毅进行专题讲座,讲述两大产业的前世今生;组织教师到中国陶瓷谷国际会展中心、陶瓷历史博物馆、陶瓷历史文化街区、陶瓷大师工作室、烟花企业参观,领略两大产业的独特魅力;组织师生参加“瓷博会”“烟博会”,亲身感受两大产业的美好明天。

第二步,人人思、人人转。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产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不同专业的同心同向,也就是扎实做好专业群建设。为此,我们要求每个教师都思考,自己所学的专业如何与两大产业对接?对接后如何落实在专业教学中?思路一变天地宽。通过比较深入地了解,不同专业的教师都找到了对接陶瓷或烟花的领域和途径。如:平面设计专业将设计领域分为陶瓷、烟花两个方向;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聚焦陶瓷、花炮机械;电子商务专业实训落实在“互联网+陶瓷”。就连学校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将古典诗词教学聚焦于历代陶瓷烟花诗词,将陶瓷烟花企业文案体现在应用文教学中。

“三共”是“共建专业、共享文化、共赢事业”。

共建专业。这两个专业非常特殊。如花炮的全国四大主产区,除醴陵外,其他三个主产区都没有全日制的花炮专业,也没有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陶瓷也如此。我们紧紧依托于产业界,做实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建设专业。以烟花专业为例,我们做到了“共定标准、共编教材、共同招生、共同育人”。2017年,学校开设花炮订单班。当年初,我们和市委人才办、安监局、花炮局、花炮总商会一起联合调研,除了本地企业,还调研了浏阳、上栗、万载等主产区的企业,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回来后经反复论证,最后决定开设花炮管理干部班。教学体系怎么建,教材怎么开发?大家一起来。现在,我们已经推出了9本教材。烟花专业的招生是大难题。因为不了解,很多人觉得危险,因而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我们采取“四方联动、三方协议、共同招生”的方式。“四方联动”是政企行校各尽其力,各负其责:政府部门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和学校;全市A类企业拿出100个岗位,明确福利待遇(第一年不少于6万元,第二年8万元,第三年10万元,逐渐走上中层管理岗位);花炮总商会做好引导,形成共识,加强行业自律;学校做好具体招生工作。全市53家企业拿出100个岗位,报名418个人,最后在学校举行的三方协议签订现场录取了108个学生。2018年,我们与花炮总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年订单培养300人。共同育人方面,行业大师和学校教师都是学生的老师。以陶瓷为例,联合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成立“大师领衔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由省工艺美术大师领衔组建教学团队,基于行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三天企业、两天学校”的工学结合技能教学模式,通过市场导向建立教学评价方式,学生技能水平显著提高。醴陵最年轻的国家级大师通过海选,在3000多名学生中收徒6名,到其工作室学习实训,深受陶瓷界好评。总之,通过专业共建,标准向行业看齐,人才培养方案更靠谱,实训课程教材更实用,作品质量评价更数据化,专业教师成长更有效。

共享文化。产业也是文化。只有文化认同,才有价值认同,才有发展信心。在这方面,学校和产业界有很多互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让产业文化可看见。花炮祖师李畋铜像由花炮检测中心、安监局、花炮局、花炮总商会、李畋镇政府联合赠送,邀请湖南省陶瓷雕塑大师李跃进设计制作;在校内竖立釉下五彩创制与传承四大功臣熊希龄、文俊铎、吴寿祺、林家湖的铜像;校道、走廊上陶瓷产业文化元素陈列,让产业文化植根校园,入眼入心。第二,让产业文化可体验。在中国陶瓷谷的实践基地“陶瓷生活体验馆”向社会提供陶瓷文化体验,推向产学研旅游市场;着力建设釉下五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陶瓷工艺专业被评为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性特色专业。第三,让产业文化可传播。积极回应陶瓷产业界呼声,创办醴陵本土陶瓷文化杂志——《醴瓷》季刊,每3个月出一本,向全市所有陶瓷企业、所有省级以上大师、全市科级以上单位、全体市级领导、陶瓷职教集团成员、醴籍在外人士寄送,每期发行1200多本。

共赢事业。产教融合最高的境界应该是事业的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努力完成工作。2017年,学校和一批产业大师、新世纪艺术馆合作,历时一年集体创作,推出釉下五彩新时代经典系列作品“新醴陵八景”,共有四种形态:一套茶具、一套挂盘、一套陶瓷邮票、一种异形建筑组合,其中异形组合以瓷谷为雏形,由大师们手绘,已被市政府馆藏。从此,学校着力加强与企业的项目合作。在酒瓶设计方面,有一坛好酒的“鸿运当头大师酒”;在中医推广方面,有“二十四节气及中药”陶瓷系列;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方面,有公安部、天安门用瓷设计。学校还通过校企合作,创办惜瓷艺术馆,由专业人士经营销售教师和学生的陶瓷作品,将作品变成产品,由市场价格反映质量水平,逐渐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基于产品的陶瓷工艺的教学模式”。此外,学校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发挥职教优势,创新思维,主动作为。2018年,成功承办全市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今年将承办第四届。学校通过承办“双创”,掌握全市产业发展的现状,看到了两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成果,扩大了校企合作的范围。2019年,承办全市“十佳产业工匠、十佳技能比武新秀”评选活动,整个活动历时半年,学校与行业协会密切互动,深入全市各行各业加深了解,增进了友谊,扩大了职业教育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