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企合作 >> 集团研究 >> 正文

衔接四条链 协同育英才——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纪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9-11 [来源]: [浏览次数]:

今年是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第十个年头。

十年磨一剑。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十年来,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探索,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不断提高,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协同育人的格局逐步形成,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较好地支持了北京市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发展。

集团化办学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

在日前举行的2018年北京市职业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上,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孟桥代表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简称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围绕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校企协同育人等分享经验,受到与会代表关注。

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显优势

为适应北京交通运输行业井喷式发展对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2009年10月16日,由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市首个职业教育集团——北京交通职教集团挂牌成立。

据孟桥介绍,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理事长(校长)负责制”。其中,管委会整合政府管理力量,北京市交通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主管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担任管委会主任,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八家骨干国有企业作为管委会成员单位,承担职教集团的宏观决策与管理;理事会强化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合作,承担职教集团的办学职责,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简称北交院)为理事会核心单位。

在这一管理模式下,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下,以交通运输特色专业和交通运输职业人才培养使用为纽带,将职业院校、中外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紧密串联成线,以充分发挥职教集团成员的综合优势,从而形成集团化办学的独特优势。

五大平台助力“订单式”培养

2011年,受教育部委托,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率先制定国内首个由行业颁布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北京市交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暂行办法》(简称《暂时办法》),并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贯彻实施。不久,教育部正式转发《暂行办法》,要求全国各地学习借鉴。

在《暂行办法》的指导下,北京市交通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及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在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上取得共识,并加大对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正是通过集团化办学的形式,搭建起支持北京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体系,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孟桥说。

与此同时,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内部搭建了交通人才流动服务、交通人才培训师资、成员共享实训基地、交通应用技术与管理研发、交通职业培训及鉴定五大合作平台。依托这个平台,集团内的职业院校与行业骨干企业开展合作,引进企业文化、人才培养标准,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以优质的教育质量保障了行业可持续发展。以汽修专业为例,目前在北京市汽车维修服务企业中,70%的管理及技术骨干是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的毕业生。

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紧密联动

今年,北交院与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大数据研究运行部门等合作,新开设了交通大数据专业,致力于交通运输行业大数据方面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这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内的职业院校充分依托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平台,积极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逐步建立了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

北交院副院长贾东清告诉记者,学院与行业骨干国企及外企深化合作,建立了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联动机制:适应汽车后市场新变化,将汽车技术与服务专业由重技术向重管理重服务延伸,新增了汽车车身工程、汽车经济管理等专业;与特斯拉及相关品牌服务企业合作培养高端汽车技术人才,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订单班;适应北京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设了智能交通专业;适应交通基础设施由重建设向重管养的转变,及时调整了路桥类专业体系,增加了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道路桥梁质量检测等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北交院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先后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等7个专业,基本涵盖目前地铁企业的岗位需求。

强化企业主体 “引企入校”成果喜人

近年来,北交院围绕特色专业,依托职教集团平台,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逐步提高,“引企入校”成果喜人。

与地铁运营企业深度合作

2006年以来,北交院先后与北京市三大地铁运营企业合作,打造目前国内最先进、规模最大、覆盖专业面最全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成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点睛之笔。

据贾东清介绍,2006年,学院与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建设了城轨系实训基地一期工程。2013年,学院与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启动实训基地二期工程建设,目前已投入日常教学使用。2016年,学院开始与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实训基地三期工程,主要包括职业本科项目科研实训、全自动运行系统、国家重点试验室,集科研、社会服务与高端网络化教学为一体的双创中心,预计今年年底完工。

2015年全国首届“职业教育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北交院举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启动仪式,并视察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给予高度评价。

北京交通职教集团深化“引企入校”改革,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2013年学院首个职业本科课程班开班时,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王春玲担任班级辅导员。近年来,学院城轨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超过95%。

2006年,学院与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开始合作招生,陆续引进香港地铁公司的职业人才培训体系,开展师资培训,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课堂建设。

2017年9月,以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平台为基础,北交院牵头成立了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职教集团,目前完成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建设,通过开展教师培训、职业技能大赛,建立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等,较好地引领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发展。

品牌专业校企合作良性互动

汽车维修专业是北交院的品牌专业。随着汽车后市场的迅猛发展,对人才培养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职教集团平台下,北交院与国内外汽车企业深度合作,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1994年,北交院与丰田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全国首家T-TEP项目合作学校。双方以“订单学生校企共选,培养计划校企共定,教学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过程校企共监,学生就业校企共管”为原则,重构教育体系,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发展、实训环境巨变,实现了汽车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同时,学院承担丰田经销店一级、二级技师培训和认证工作,累计培训预计超过800人次。2014年,学院与丰田公司共同申报的课题获国家教育成果二等奖。随着丰田校区合作的不断深入,一大批专业教师成长为管理骨干、教学名师、骨干教师。

T-TEP项目的成功实施,带动了一批知名企业支持北交院汽修专业改革,形成了专注高端的汽车专业建设文化,通用、大众、宝马、奥迪、奔驰等企业纷纷开展“订单式”培养,刘家驹等学生获大众集团“全球优秀实习生”称号。

2006年,学院成为首批加入上汽通用校企合作项目(ASEP)的职业院校。上汽通用每年为学院师资提供培训,并提供教学用车、发动机、变速箱等。2011年,上汽通用用全新或更新车型替代原项目支持车型,更换比例达28.6%,使教学内容紧跟市场步伐。从2010年开始,上汽通用向ASEP学员开放了经销商维修技术入门级测试,学员所学技能与企业维修等级衔接,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做到了无缝对接。

在企业引领下,北交院校企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推动了汽车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学院首批入选教育部“中德汽车机电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合作项目”,与德系五杰汽车公司合作建立SGAVE班,2017年获SGAVE“示范学院”“优秀合作院校”称号。

以路桥企业为主体协同创新

2016年,按照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项目要求,北交院道路桥梁工程系与北京市道路质量监督站等企业,共同建立了工程检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服务首都路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与应用技术创新,推动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据道路桥梁工程系主任姚士新介绍,实训基地拥有甲级资质标准硬件设施和先进的试验检测设备,能独立开展道路、桥梁、市政、轨道工程建设中常规的试验检测项目,并及时提供试验数据。仅2017年就完成首都环线、京秦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检测项目,出具2000份检测报告。

近年来,中心坚持创新研发,以点带面提升检测水平,组织了一系列职业技能竞赛和行业培训等活动,为北京市路政一线员工提供了比拼技能的舞台。中心还与企业协同开展检测技术创新,目前正在开展“轨道预应力灌浆密实度质量检测技术研究”等三项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

弘扬工匠精神力推人才培养改革

“工匠精神”、立德树人、现代学徒制、“双师型”教师……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系统涌现了众多关键词,突显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这些关键词也是北交院依托北京交通职教集团,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举措的写照。

专业、非专业能力培养并进

2014年5月,全国首场“劳模进职校”活动在北交院启动。全国劳模李素丽、张晓雨、魏俊强用亲身经历向同学们展示了职业的内容和要求,同学们对职业规划有了充足信心。

据贾东清介绍,北交院定期开展“劳模进职校”活动,并将“工匠精神”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学院先后4批聘请了9位交通运输行业先进典型,担任校外德育导师。学院还积极承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使学生们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将以劳模为榜样,在建功立业的舞台上,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参加劳模报告会的同学纷纷表示。

从2015年起,北交院在汽修专业引进德国“胡格教育模式”改革试验项目,并融入学院中德汽车机电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合作项目。“胡格教育模式”改革试验项目是北京市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最大特点是回归教育本质,把人格塑造、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放到职业教育的首要位置。

2017年9月,北交院胡格项目郭文龙、史雨等6名学生,与北京市其他职业学院共计15名学生奔赴德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今年7月将毕业。史雨同学今年考上了本科,继续深造。“‘胡格教育模式’对我的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都进行了培养。未来,我会把这些知识与收获带到工作中。”史雨说。

目前,北京市共有7所职业院校引进“胡格教育模式”改革试验项目,在胡格项目校测评中,北交院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被誉为北京市“胡格第一校”。2017年,该项目拓展到物流专业,北交院于3月份承办了北京市首期物流专业“胡格教育模式”师资培训班。

现代学徒制培养企业“准员工”

在集团化平台下,北交院率先试点现代学徒制,培养企业“准员工”。

据北交院副院长李军介绍,现代学徒制最核心的要求是校企“双重主体”育人机制、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学校的老师和企业选定的师傅“双导师制”,负责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一入学即拥有企业“准员工”身份,毕业时通过考核直接录用为企业正式员工。

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为例,2015年起,北交院首次试点现代学徒制,采取“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由企业和学院共同招生。学生学习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教室和岗位之间交替进行,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带徒的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产教协同育人。

同时,北交院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校企“双负责人制”,开展大专业体系建设。每个专业由企业专家、校内专业负责人共同负责,建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组成的校内教学大专业团队,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共同承担课程开发及教学工作。

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北京交通运输企业一线专家走进校园,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并将企业文化、职业素质要求等带进课堂。在学生实习期间建立导师制,企业导师既对实习学生进行生产技能的指导,也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劳动纪律进行引导和教育。廖明、魏俊强、曹大勇、姚淑鹏、侯振芳等北京交通运输行业各级劳模都是学院选聘的企业导师。